《仰望》杂志社记者:叶望 见习记者:张晓燕
(编者导语:对于新生而言,全新的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当好奇与不适让他们感到迷茫、困惑时,一本厚厚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规划与评价手册》送到了他们的手里,或让他们不知所措,或意味着雪中送炭。这是新学期的第一份“见面礼”,送个二师的每一个学子,里面盛装了既能让我们摆脱困惑的锦囊妙计,又处处流露着让我们无所适从的陌生感。)
10月,全校学生工作者如火如荼的开展了《手册》如何贯彻落实的研讨会,时至今日,发布实施之后已初见成效。对于《手册》的实施是否可以帮助同学们不留遗憾,有规划的度过大学时光,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手册》实施领头者――方部长。 下面,我们就《手册》有关疑问采访了这位十分“亲民”的学生工作部领导,从而引导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手册》,更好的规划自我。

学生工作部部长方喻
(人物角色以下对话中分别简称记、方)
记:方部长您好,据说《手册》的编制是您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构思,一个暑假的编写才得完成的,可以说是您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一个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吧?
方:(笑了笑)确实是经过了很久的思索,费了很多的心思,才在今年暑假酝酿出来的工作结晶。当然,这不能说是我一个人的成果,是事先在各院系试点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及与很多学生工作者讨论研究,再面向全校学生推广出来的,这是集体的工作成果,各个院系都参加了,我可以说是领了个头,带着大家一起把它实施了下来。
记:两年多的研究与撰写过程可谓漫长而艰辛,请问您设计《手册》的初衷是什么?
方:主要是希望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不惟分数论人材,而以一个同学的综合素质来评价学生,不只是指政治思想素养、专业知识、社会责任感,还应该涉及怎样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怎样培养当代大学生这样的理念。毕竟读死书、死读书的时代早已过去,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在我校各个年级都开展了试点,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不一定班上学习第一名的同学就可以拿到各种奖学金,第二名第三名也有机会,鼓励同学们全面发展。
记:是啊,对于普遍学生而言,这样的标准也更全面,更有说服力。那么您觉得《手册》与其他高校的有关政策相比最独特的地方在哪?
方:其他院校也有相关的措施,有些出台了规划,有些出台了评价,我们学校是将他们结合起来,既有规划又有评价,既包含了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也涉及了毕业后的目标与工作,这样一个体系更有意义,可以让同学们更客观的分析自己,提前做好职业设想,素质培养,这个系统要比以往的系统更规范,更全面。
记:作为一个创新举措,当手册面对全校学生发布后,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反馈,您觉得是否取得了您预期的效果呢?
方: 效果还是不错的,《楚天金报》、《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多家报社、电台都报道了我们学校的这一举措,毕竟现在社会对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关注,我们希望通过素质规划把教育系统引到正常轨道,并且希望在这个新的制度下,能形成我们的办学特色。
记:恩,有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与社会的关注,相信《手册》所展现的良苦用心能被普遍学生所理解。做为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您可以简要的谈谈《手册》中的各种评价机制吗?
方:《手册》与评选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相联系,并且与入党、评优评先挂钩,也涉及优秀班集体的评选,比如将每个同学的自评分相加再除以人数,得出班级平均分,这样可以更科学的反映一个班级的成绩,取缔以前的凭感觉选优,跟着数据走,让事实来说明问题。
记:据我们调查,普遍学生反映《手册》存在着一些让他们难以实施的计划,比如认领草坪,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方:这个可能有同学误会了,领养草坪只是一个方面,是一个例子,并不是只有这种方式,义工分很多种,志愿服务也是方方面面的,可以为学校的某个部门义务的处理资料,也可以以班级活动形式出去清理一个片区的垃圾,我们也考虑到《手册》可能不方便携带,正在筹划印制志愿服务卡片,大量发放这些志愿服务卡片,希望效果会更好。
记:恩,如果有了这些专门设计的服务卡,那样就避免了很多繁琐的求证、盖章工作。谈到志愿服务工作,针对爱心存折而言,很多同学并没有参加志愿者协会,没有与那些志愿者同等去参加服务的机会,这样是不是不太公平?
方: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因为可以不通过志愿者协会,任何一个独立的人在做了好事之后都可以得到认证。作为学生,在相应的服务部门服务完之后都可以要求盖章,不一定是领导,可以是该负责人、村支部、教务处,或是授意均可, 这样可以规范化,杜绝作假。在年终评选中有参照物,主要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与此同时,细心的同学可以从《手册》看出,奉献的爱心是不存在百分比的,也就是说爱心不打折扣,五分的爱心奖励相当于一门课程的成绩在全班是第一,然而成绩还是打折扣的,真心希望同学们可以用心去读,去品这本《手册》。

方喻部长向记者解释《手册》的细节
记:这样设计的意义可谓用心良苦!那么在《手册》的施行过程中,您对院系辅导员、学生们有什么要求和寄语吗?
方:恩,辅导员每个人的特点、力度、工作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手册是个标准化模式,应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尊重客观事实,只要按计划实施,问题不会太大,应该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问题。辅导员应该对每个同学的评价过程认真复查,因为这毕竟与每个同学都有切身的利益关系,等到三,四年后,用人单位拿到手册一看就知道这个同学在学校是怎样的情况。
并且想告诉同学们,应该在乎过程,过程很重要,过程优秀了,有意义了,结果也会是好的。《手册》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是四年的积累,如果没填好,是会被取消奖学金的竞选资格,很多同学刚进校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从高考那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突然间没有了目标和方向感,这时候把《手册》送到他们手里,让他们知道大一该怎样做,该做些什么,大学也是有规划的,引导同学们思考未来职业的走向。
记:希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做到认真负责,对得起自己的职责与良知。从《手册》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手册》里设置的内容,还是填写,都十分考验学生的品德与毅力,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方:是啊,大一积极性很好,大二,大三的积极性就差了一些,今后会注意改变这种现状,从各个方面鼓励同学们,《手册》中的惩罚力度是很重的,可能犯一个错误,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这就是在敬告同学们不要踩红线,不要违规,做一个文明人,遵纪守法,不能危害社会。现在国家对奖学金的投入越来越大,我们不能只是索取而不奉献。《手册》做为新生事物在推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有不理解和不适应,但是只要渡过这段过渡期,相信《手册》会彻彻底底的融入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中。
希望同学们在翻看《手册》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过的是不是很节俭,经济状况是怎样的,鼓励同学们多做小结,想想自己暑假做了些什么,寒假做了些什么。我的大一过去了,我做了些什么,收获了什么,我的大二,大三,我留下了什么……
记:呵呵,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老师的重视下,《手册》中所呈现的细节问题会逐步的被解决吧?
方:这两年确实没怎么休息,花了很多的精力。当然,也肯定会存在不足、问题,这些都应该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也会不断的收集信息反馈,不断修改,当下届大一新生进校时,再将新的《手册》放在他们手心里。长期坚持也就会形成我校的校风,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再回头来看看自己曾经的足迹,我想也将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吧,也许到时候会把同学们的《手册》放到学校的展览馆作为学校成长的一个记录。
(触膝长谈之后,方部长言语中很多看似浅显的道理却意味深长,让我们回味无穷。感谢方部长如此耐心、细心、贴心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唯有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用心去品读、去接受这本《手册》后,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以及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一字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