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树立正确世界观、政策观的主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印发的《2012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12]165号),结合当前形势与我校实际,现将我校2012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安排如下:
一、教学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帮助大学生认清世情、党情、国情、民情,引导大学生把思想统一到对党的高度信任和认同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激励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奋发成才,积极投身到国家“十二五”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面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教学专题(共16课时)
专题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十年成就回顾
专题二: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专题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专题四: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专题五:欧债危机演变与中国的对策
专题六:中国周边经济外交
专题七:美国重返亚洲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三、授课对象
2011级本科生、2012级本、专科生
四、教学安排
1、“形势与政策”课由学工部统筹协调,各院系具体组织教学工作。各院系要充分考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和课程的特殊性,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别是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实际,在规范管理、加强建设、改进教学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目标,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根本原则为指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灵活多样,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工部“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已对本学期的七大专题进行了资料搜集并上传至群共享,供老师们下载、浏览。
2、各院系党总支书记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本院系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组织协调工作。请认真做好以下教学工作:
①授课教师安排。“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由各院系自行安排,任专职技术岗位的辅导员老师需纳入教师队伍,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
②授课时间、教室安排。各院系根据自身实际,可采取大班或小班方式安排教学时间及地点。
③课堂记录及学生考勤。请任课老师认真填写《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手册》,并于学期末以院系为单位装订成册,报学工部“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备案。
④考核评定等教学工作。严格按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安排,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完成本学年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和网上登录工作。
五、工作要求
1、教材建设:以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为必备教材。
2、专题教学:专题任课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精心准备授课专题教案和课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增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请各院系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院系实际填写相应的教学计划表与教师登记表,并于10月15日前报送至学工部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
纸质档(院系盖章):交至学工部胡晓玲老师处
电子档:30493681@qq.com
3、课程考核:“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考核要根据本课程特点,坚持灵活多样的考核原则,主要考查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以及他们学习理论,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一二年十月八日
附件一:2012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
院系名称 |
|
||||
|
党总支书记 |
|
党总支副书记 (分管学生工作) |
|
||
|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召集人 |
|
联系方式 |
|
||
|
授课时间 |
第 周 至 第 周 |
||||
|
具体安排 |
专题负责人 |
预计课时 |
教学要点 |
||
|
专题一 |
|
|
|
||
|
专题二 |
|
|
|
||
|
专题三 |
|
|
|
||
|
专题四 |
|
|
|
||
|
专题五 |
|
|
|
||
|
专题六 |
|
|
|
||
|
专题七 |
|
|
|
||
附件二: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登记表
|
姓名 |
|
性别 |
|
年龄 |
|
|
学历/学位 |
|
政治面貌 |
|
级别/职称 |
|
|
专业背景 |
|
||||
|
主讲专题 |
|
||||
|
院系意见
|
书记: (盖章) |
||||
|
备注 |
|
||||
附件三: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手册
|
时 间 |
|
||||
|
地 点 |
|
||||
|
教 学 专 题 |
|
计划课时 |
|
||
|
本次课为 课时 |
|||||
|
授 课 教 师 |
|
||||
|
教 学 班 级 |
|
人数 |
应到: |
||
|
实到: |
|||||
|
讲 授 要 点 |
|
||||
|
主 要 参 考 资 料 |
|
||||
|
课 后 思 考 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