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课堂】“补助”种类花样繁多 行骗手段如出一辙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4-17浏览次数:500

    2016年8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发生一起悲剧:即将到南京某大学报道的18岁新生,被骗子以“领取教育局助学金”的名义,骗走了一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学费。
    骗子冒充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发放补贴”为由要求市民在ATM机上操作汇款,这种骗术在民间悄然兴起。秦淮警方盘点处理过的此类警情,发现除了教育基金外,还有新生儿补贴、残疾人补助金、车补、房补等形形色色的幌子。虽然诈骗由头花样百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深谙不法分子的作案套路,就能有效避免受骗。
    第一步:不法分子寻找合适目标人群,等待最佳作案时机。特点:行骗流程精细、行骗对象明确并非广撒网;
    第二步:骗子来电,冒充国家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以高额补助为诱饵吸引人眼球。特点:一口报出受害人个人信息,快速博取受害人的信任;
    第三步:各种借口骗受害人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特点:全英文界面,要求受害人输入“验证码”、“订单号”等长串数字。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面对层出不穷的“补助”领取,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防范意识。接到此类电话,首先要确认真伪,可通过官网或400电话查询到官方号码后去电咨询。若不幸中招,一定要及时向发卡行联系说明情况,看是否能够通过“紧急止付”操作挽回损失,同时要报警备案,向警方提供线索。